日前,六届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《三亚市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(2016—2025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《规划》明确发展思路是以滨海旅游住宿业为核心,协同发展文化休闲工业、特色生态农林业、康体运动工业等三大工业,搭建国际化、专业化、多元化工业平台。发展策略包括立异引领、总量控制、结构优化、全域布局,以及主题化片区塑造,构建若干特色光鲜、主题明确的住宿工业功能分区,优化现状沿海湾酒店布局模式,构建若干特色化酒店群落等内容。
空间布局包括“一带”(核心滨海度假带)、“同心用心”(城市住宿服务中央)、“两片”(乡村民俗风情体验住宿区、山林生态康体休闲食宿区)。其中,滨海区域为三亚旅游景点最具特色资源,沿滨海景观带布局高真个度假酒店,实现顶级资源与顶级住宿产品的高度匹配;在滨海带、中央城市集中布局,在内陆、山地区和重点旅游区分散布局,由南部滨海区域带动北部内陆住宿业发展。
《规划》指出,目前,三亚旅游住宿业呈现两头多、中间少的葫芦型结构,住宿结构失衡,亟须调整为中端恬静型为主、高低端为辅的橄榄形结构。在特色发展规划方面,提出打造特色国际主题住宿片区,例如俄罗斯主题住宿片区,打造以滨海疗养度假为主的酒店集群,提供专业的针对俄罗斯游客的细节化服务,同时针对俄罗斯市场偏好,在酒店集群中打造中式医疗体检机构、中式食疗摄生会所、中式太极摄生会场等举措措施,形成康体摄生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《规划》提出,2016至2020年目标为产品体系化、治理规范化,初步构建起结构公道、特色凸起的产品体系;培育8至10个以上本土化精品客栈、庄园住宿品牌;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,住宿行业监管笼盖率达到85%以上;服务品质成为海内标杆,服务投诉率全国最低;均匀入住率达到海内领先水平,行业经营治理水平明显晋升。2021至2025年的目标为服务高端化、经营高效化、品牌国际化,住宿产品与服务成为三亚旅游度假的核心吸引物和最富特色的品牌;培育2至3个以上具有较高着名度的本土酒店品牌;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,住宿行业监管笼盖率达到80—90%;均匀入住率、盈利能力达到国际提高前辈水平。 |
![]() |
相关推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