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三亚,无论是在白鹭公园的草地上,还是三亚河边的榕树下,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银发老人,或是晒暖聊天,或是唱歌舞蹈。 老京剧人唱响三亚 戴着白色帽子、身穿米色夹克,74岁的候鸟白叟明境清固然身形消瘦,但精气神十足。一见记者,信口哼上一段小曲,“干了一辈子京剧,放不下啦。”明境清嘿嘿笑着,今年10月底刚来三亚,他便组织上几个京剧票友,为艺术团排练节目,预备参加演出。 退休前,明境清是牡丹江京剧团团长,同时也扮须生,演出过50多个剧目。2010年,明境清随着大女儿一家来到三亚,“这边山净水秀、天气宜人,每年冬天都来过冬,到第二年5月才回东北,回去早了天还冷,冻脑袋。”明境清到三亚后,无意偶然听到别人唱京剧,“当时就嗓子痒啊,跟他们唱了一段。我14岁拜师学艺,是科班出身,他们一听就不一样。”说起自己的京剧唱腔水平,明境清掩饰不住的自豪。明境清已经连续3年参加了三亚市组织的新春文艺晚会,最近,他和京剧票友们正在排戏——《白毛女》和《沙家浜》,“演京剧啊,在舞台上的走步都有讲究。”话音刚落,明境清就摆起架势,连表情和眼神,都是满满的京剧范儿。 在保亭的一次演出中,明境清碰到了一位特别的观众:一位十几岁的孩子坐在前排,拿着手机对着舞台,而电话那头,是他无法前往演泛起场的京剧迷爷爷。“后来我才知道,白叟听得很兴奋。他兴奋,我也就知足了。”明境清说,他现在就想为京剧的普及出点力,贡献些余热。 爱上每一处风景 即便到了周末,三亚市老年大学仍热闹不凡,白叟们身穿演出服,当真地表演着每一个节目。“今天大家来审节目,我们明天就去清平乐小区进行公益演出了。”张焕军期待着与同伴们的《绣红旗》演出,涓滴看不出她已经61岁。11月底刚来三亚的张焕军已经忙碌起来,早上到河边舞蹈,下战书排练节目,晚上和姐妹们唱歌,“现在时间排得很满,都没空逛街啦!”张焕军笑着说,以前刚来三亚旅游景点游玩时,没什么活动,老是散步游泳泡温泉,现在,候鸟白叟越来越多,糊口也越来越丰硕多彩了。 今年已经是张焕军来三亚的第十个年头,每年,她和老伴儿都在三亚猫冬。“在北方,与其把钱花在病院,还不如在三亚,天气好、空气好、水也好,非常养人。”在张焕军看来,三亚哪里都是风景,连窗户外的景色都是一幅画。有朋友叫她打麻将,她都不愿意,“外面景色这么好,还不如出去转悠呢。” “不光三亚,东方、五指山、保亭都是好地方,景色太美了。”张焕军告诉记者,之前,他们一群白叟参加三亚一日游,从早上7点开始爬五指山,从“大拇指”爬到最高的“中指”,用了整整一天,其中最大的一位有72岁高龄。“山里云雾缭绕,像仙境一样,山、水、云,搭配得天衣无缝。那次真是没爬够。”张焕军笑着说,一定要再去一次五指山,看看飞来石,还要去尖峰岭,看看天池…… “我和老伴儿在三亚身体很好,也不用孩子担心。人啊,年青不年青,枢纽看心态。”张焕军说,她预备在三亚找位琵琶老师,继承训练琵琶。采访结束时,张焕军推着她那辆自行车,“我和老伴儿平时骑车出行,有时候带点吃的,像远足一样,可安闲了。”和记者作别后,张焕军捋下袖子,踏上自行车,行在老榕树的斑驳树荫下。 |
![]() |
相关推荐 |